入厝(又稱入宅)是一種源自傳統的儀式,象徵著搬入新家的重要時刻。不只是搬家這麼簡單,它承載了對新生活的期待,也祈求家運興旺、家庭平安。現代人講求效率與實用,入厝儀式也不再繁複,而是化繁為簡、心意為主。以下整理出最實用的現代入厝儀式流程、準備物品、禁忌與常見問題,讓你輕鬆完成入宅大事。
📌 入厝儀式流程簡化版(建議步驟)
挑選良辰吉時
翻閱農民曆選「宜入宅」的日子
避開與家人生肖相沖的時辰,可請命理師協助
前置淨屋除穢(建議儀式前 2–3 天進行)
打開門窗通風,灑米鹽或用檀香/艾草薰香
使用新掃把打掃,掃除晦氣
燈火通明+開窗迎氣
開啟全屋電燈持續2–3日,象徵前途光明
打開所有窗戶讓新氣流通
入宅當天進屋順序與儀式
親友手持「開門七寶」: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
口袋放紅包,口念吉祥語「財源滾滾來」
灑168枚零錢至屋內四角
祭拜地基主與神明(依信仰決定)
準備供品(雞腿便當、水果、金紙等)
米中插香拜地基主,祈求庇佑新宅平安
煮紅白湯圓/甜品款待親友
象徵圓滿團圓,建議當日在家用餐、開火煮飯
🎯 入厝儀式準備物品清單(可依程度調整)
類別 | 建議物品 |
---|---|
拜拜 | 雞腿便當、水果、金紙、香、香爐 |
開門七寶 | 柴(火柴/打火機)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 |
招財象徵 | 168 枚硬幣、聚寶盆、紅包 |
廚房備品 | 新鍋具、米缸、碗筷、掃把、畚箕、水壺 |
裝飾吉祥 | 紅花、紅紙、福字、春聯 |
⚠️ 入厝常見禁忌與注意事項
❌ 儀式前不可先入住、開火、睡床
❌ 刀具不可先入屋,若需攜帶請用布包好
❌ 不可踩門檻進門,避免冒犯家神
❌ 儀式當日避免爭吵、口出惡言、午睡
❌ 孕婦不建議參與儀式
✅ 儀式後建議 3–7 日內邀請親友來家中造訪,增加人氣
❓ 入厝儀式 Q&A
Q1:家具可以先搬進去嗎?
A:可提前搬入大件家具(如床、沙發、桌子),但不建議先過夜,正式入住應等入厝儀式完成。
Q2:入厝後可以施工嗎?
A:不建議大規模裝修,容易動搖宅運。若只是掛燈、安冷氣等小工程則無妨。
Q3:不做入厝儀式會怎樣?
A:不會帶來災難,主要是心意與傳統象徵。若不做可選擇簡化版,例如拜地基主或煮湯圓象徵性完成儀式。
Q4:透天與大樓儀式有不同嗎?
A:流程大致相同,但大樓應避免燒金紙、放鞭炮,以維護社區秩序。
💡 結語
入厝儀式不再需要繁文縟節,只要掌握幾個步驟、帶著一顆虔誠與喜悅的心,就能為新家帶來平安好運。如果你正在籌備入宅,別忘了提前準備好所需物品,也可以搭配適合的家具一併進屋,讓你的新生活從「入門第一步」就順順利利開始!